雙11購物節,剁手節,是我們剁別人的手?還是別人剁我們的手?
今年度的阿里巴巴集團「雙11」購物節,96秒成交額突就破人民幣100億了,成交總額達到人民幣2,684億元(約新台幣1兆1,541億元),較去年的2,135億元成長594億元,成長幅度為25.7%。 *超驚嚇的*
台灣亦是強強滾,PChome今年連續第三年舉辦雙11晚會,活動6天內集團總成交金額突破新台幣151億元,為電商業者業績帶來大補丸。雙11近年來已成為全台購物盛事,資策會MIC最新調查指出,今年的雙11網購買氣意願,較往年更高且超越百貨公司周年慶...
再次刷新電商平台實力,空中網購什麼都賣,未來還賣房子,讓許多實體店面百業蕭條,擠壓到沒有生存空間。眼前,馬路店家敗陣給電商已是不爭的事實,進入AI人工智慧及5G的世界,顯然未來的賺錢模式或商業模式更是平台的戰爭,而我們的平台在哪?我們的機會在哪?繼續當消費者?亦或是消費商,利用電商+互聯網,在消費的同時,還能賺錢?我們能利用這個趨勢打造自己的持續性被動收入進而達到財富和時間的自由嗎?
除了雙11,還有雙12與年終採購潮... 看來,未來,要賺錢必要與網路及互聯網二個因素有關,這是趨勢,要賺錢務必跟上趨勢,站在風口上,豬都會飛,否則,真的就只能在財富分配的圈層外,繼續靠傳統生意或傳統工作賺取收入,口停手停收入就停,何況穩定的收入並不等於穩定的生活,穩定的收入相反意味著無法應付充滿變數的未來,退休後不能只靠退休金,要看的是退休後的收入流,否則固定並有限的財務也將讓人面臨毫無選擇權低質量生活的窘境。
生活與消費型態已不同,賺錢的模式或者商業的模式自然不同了,值得思考,不知大家有什麼的想法?